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讯(通讯员 吴奕 记者 潘玉娇)可爱特别的七彩小番茄,新颖别致的空气菠萝,“身价”昂贵的草莓……6月4日,江苏大学“法律诊所”师生走进江苏省句容市乡村的种植大棚,通过“把脉问诊”和“开方诊治”,为当地农业电商创业者提供法律服务。
在句容市白兔镇,不少新生代农民加入“电商”行列。然而,在电商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,层出不穷的法律问题也常常困扰着人们。
“比如,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的正当使用,农村电商不正当竞争,农产品商标申请与保护等等。”江苏大学法学院教师魏小强告诉记者,在前期的实地调研中,“法律诊所”团队发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法律难题,他们针对这些问题开具了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,为农户们排忧解难。
“我们只会种田,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真的不太懂,幸好有高校的老师学生来帮忙,”樊忠是一名有15年种植经历的个体农场经营户,自2017年回乡创业以来,他所经营的家庭农场佳绩不断,多个草莓、番茄品种在各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。然而,由于缺乏品牌保护意识,樊忠一直没有申请商标注册。
“你可能会面临权益被侵害的法律风险,也不利于获得品牌的高附加值溢价。”在番茄大棚内,“法律诊所”团队师生带来了知识产权保护建议,还特意手绘了示意图现场讲解,樊忠很快就听懂了,“希望注册商标以后,农场的效益能更加好。”
“我们努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让农民听得懂、学得会、用得好。”江苏大学法学院院长、“法律诊所”负责人李炳烁告诉记者,作为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,“法律诊所”主要提供社会公益法律服务、农村法律服务、创新创业法律保障、劳动权益保障、未成年人权益保障5大类服务。此后,“法律诊所”将持续前往附近的丹阳、宜兴等地农村,开展新农村法治帮扶,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而作为一种生动的实践教学方式,“法律诊所”也将政治认同、家国情怀、法治素养、职业伦理等元素融入到诊所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,培养大学生的法律职业伦理和德法兼修理念。
“与白兔镇农户面对面深入交流,让我认识了很多热情朴实的创业者,看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景象,”通过实地走访调研,法学2019级许依梦了解到了法律理论与实践的差别,她表示“将积极参与诊所法治下乡的行动,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护航”。
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